產後痛可能是「恥骨分離」?
很多媽咪分享孕產經驗談時,免不了講到懷孕期間所經歷的骨盆關節和恥骨的疼痛,一般來說產後恥骨及骨盆都會再慢慢闔上,但也有許多媽咪產後依然深受其擾。嚴重時甚至痛到連翻身都有問題,難以下床行走,更不用說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寶寶了…恥骨在懷孕時究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? 一起來看看吧!
懷孕時「恥骨聯合」筋骨的變化
「恥骨聯合」位於骨盆正前方,是左右兩側恥骨相互連接的地方。在懷孕期間因為體內荷爾蒙“鬆弛素”和“黃體素”的分泌,再加上子宮變大使重力增加,會促使韌帶鬆弛及恥骨聯合關節慢慢打開,增加骨盆容納空間讓寶寶順利產出。
“鬆弛素”會使膠原蛋白結構變鬆散,讓骨盆韌帶放鬆,使產道開口變大以幫助懷孕媽媽能夠順利生產,韌帶鬆弛會減少關節支撐度,目的是讓關節活動彈性變大。
“黃體素”會讓整個孕期胚胎寶寶持續發育長大,母體的胎盤發展更完整,同時會刺激呼吸增加呼吸頻率以獲得更多氧氣。
骨盆會隨著胎兒的成長被逐漸撐大,骨盆關節間的韌帶較為鬆弛,屬於懷孕時正常的生理變化。
隨著孕期發展,孕婦媽媽的肚子和腹中寶寶的成長重量增加更會加劇骨盆的不穩定。懷孕期間這兩種賀爾蒙的持續分泌會讓母體的骨盆持續地擴增,因此被撐大的恥骨便會產生疼痛,附著在上面的肌肉群也會深受影響,變得影響日常生活…
什麼是「恥骨聯合分離」?
當恥骨聯合韌帶過度鬆弛,兩側恥骨的間距增加(超過1公分),甚或出現上下錯位,引發局部疼痛、下肢抬舉困難,即稱為恥骨聯合分離。
疼痛亦可能向下延伸到大腿單側或兩側內部或雙腿之間,於走動、上下樓梯、打開雙腿或於床上翻身時感到不適,而此疼痛於夜間可能會更加明顯,影響睡眠品質,在起身行走或欲上廁所時造成不適。
哪些人比較容易發生恥骨分離?
一般來說,恥骨聯合分離比較常見於生第一胎、懷多胞胎或產程遲滯的媽咪。懷有巨嬰、使用真空吸引或產鉗輔助生產的媽咪也會有比較高的風險。
還是好痛怎麼辦? 該如何緩解?
恥骨聯合疼痛,這個產後大多數會自行緩解復原的孕期問題,可透過以下方式加以減緩,不論是藉由自然的姿勢控制或是較具侵入性的療法,都有其可能成效,可視個人狀況需求選擇或與產科醫師討論。
●冷敷:當嚴重疼痛時,可考慮用冷敷或冰敷,隔毛巾冰敷約5至10分鐘以舒緩疼痛感。
●游泳或水療:利用水中浮力,使身體關節柔軟及放鬆以暫時達到緩解疼痛。
●改變姿勢:不宜持續過度或長時間跨開雙腿或跨坐,應避免拉扯恥骨部位,建議應放慢動作,和緩地移動,避免跨大步走路或上下階梯,有空時可多坐下休息,儘可能於有良好支撐下直立後背,並儘量避免一些需要拉開骨盆的動作。
●肌肉訓練增進骨盆穩定度
恥骨聯合分離的媽媽,日常活動應儘可能避免骨盆前傾的動作(挺腰翹臀),因為這樣的動作會導致身體重心前移,對恥骨聯合造成更大的張力,搬提重物、盤腿、跨坐等姿勢也應儘可能避免。相反地,可以進行腹橫肌、骨盆底肌的訓練,增進骨盆穩定度。
-腹橫肌訓練動作:仰躺並將一手擺在腹部,吸氣時緩慢膨脹腹部,吐氣時讓腹部凹陷,腰部儘可能平貼床面,並感覺腹肌收縮的力量。一次吸吐為一組,早晚各進行10組。
-骨盆底肌訓練動作:
1.小便時將尿液中斷停止解尿,並先記住骨盆底肌肉收縮、中斷排尿的感覺。
2.訓練時平躺屈膝,採取相同的出力方式收縮骨盆底肌肉,並持續5-10秒再放鬆,每天早晚各練習10次。
●就醫:若是屬於可忍受的疼痛範圍,醫師大多會建議經由姿勢改變或物理性療法來緩解。但若疼痛程度已達到媽咪無法忍受且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時,還是建議就醫諮詢專業醫師服用藥物舒緩。
面對孕期、產後種種的身體不適,各位偉大的媽咪們 真的辛苦了!不需要獨自忍耐承受,尋求專業協助是非常重要的
參考資料: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洪皓脩醫師、宏其婦幼醫院高危險妊娠科主任 楊識弘
Seidman AJ, Siccardi MA. Postpartum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. [Updated 2020 Aug 27]. In: StatPearls [Internet]. Treasure Island (FL): StatPearls Publishing; 2021 Jan-. Available from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537043/